白酒企业“年份酒”涉嫌年龄造假,已经算不上秘密。在经历了品牌、口感、包装、健康等“卖点”的激烈竞争之后,对白酒进行“年龄推销”,打出“年份酒”的概念似乎是白酒市场近几年行走江湖的普遍法则。一瓶价格几百元甚至更低的普通白酒,一旦打上“年份酒”的标签,少则上千元,多至数万元。
对于“年份酒”的认定,之前不是没有过标准。
早在2007年,剑南春酒厂曾研发出我国鉴别陈酿年份的方法——挥发系数鉴别法,该成果随即得到科技部、质检总局的认可。
不过,对于这样的标准,茅台等酒企表达了不同的看法,在他们看来,茅台是酱香酒,剑南春是浓香酒,酿造工艺不同,也就不可能用同一个标准检测,这一鉴别方法随即不了了之。
如今,要解决“年份酒”的混乱局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检测规范是必要前提。
职能部门只要将白酒生产的年份标记纳入质量管理体系,制定“年份酒”的详细认定标准,对“年份酒”造假予以严格处罚,则白酒“年龄造假”便可以尽力避免。只有建立白酒检验标准,制定相关法律制度,让监督得以落实,才能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那些因为白酒“年份酒”所起的“酒厂未建,酒已飘香”的局面,也才能得到根本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