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技术网★酒类技术★酒类设备★技术转让★
酒类技术网 >> 首页 >> 信息内容
“资本”“终端”架空了中国啤酒品牌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11-01-07    文章录入:admin ]

中国啤酒行业最缺什么?

  中国啤酒行业最缺什么?

  大家心中有很多种答案,说得最多的归纳起来就是两个观点:一个是资本运作;二个是终端营销。

  但真正起到核心作用的因素却被行业忽略了,这个核心因素是“品牌”。

  可能大家都觉得很诧异,难道三大啤酒巨头还不懂做品牌?每一年的线上传播、地面推广,都是为了这个“品牌”服务的啊。

  但实际的情况是这样的吗?

  中国三大啤酒巨头青岛啤酒、华润雪花、燕京啤酒给消费者的品牌形象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各自品牌传递给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又是什么?

  说到这些,三大巨头的品牌观念真是没有跳出“资本”和“终端”的操作方法。

  80亿搞定中国啤酒行业?

  有啤酒巨头高层说:不就是卖几瓶酒嘛。言下之意,你们小企业哪能跟我们有“资本”的比呢,我们不会去跟你抢一城一池,我们是整锅端。而二线品牌和区域品牌没有那么强的资本实力,就只得在终端上进行深度分销和精细化营销,打造区域“地头蛇”品牌。  

  华润在进入啤酒行业的初期,曾经放言要用80亿搞定中国啤酒行业,虽然华润大胆出位的言论在经过数年以后,并没有实现,但经过近十年的资本运作,华润雪花已然成为了啤酒行业最大的赢家。

  80亿搞定中国啤酒行业,这到底是该算作中国啤酒行业的成就?还是悲哀呢?

  有专家预言,2011年将是中国啤酒企业进行“沉淀”和“修炼”的一年,三大巨头的资本步伐将有所收敛。

  修炼,沉淀,主要进行什么方面的工作?终端、渠道、团队、管理还是战略?当然也有可能是全部或者某几项。但笔者认为,当务之急是啤酒品牌的战略规划和管控。 

  资本不能“解决”的问题

  啤酒品牌同质化太严重,所以大家都在说差异化,到底什么是差异化,怎么才能形成差异化?

  要产品“差异化”,产地“差异化”,文化“差异化”,什么都要“差异化”,但从消费者心理来说,最后会归结到品牌的“差异化”,因为消费者对产品、对企业、对文化的感知,从消费者心智资源来看,最后就是获得相关的联系和承诺。  

  资本可以解决生产和生产线,可以解决资金问题;也可以“解决”一些中小竞争者,将其纳入自己的麾下,但资本不能“解决”比自己更强的对手,更不能让资本“说话”,自然不能塑造出一个对消费者有号召力的品牌。

  也就是说,资本在解决硬件和某些软件上没有问题,但啤酒企业要建立跟消费者的关系,资本运作是做不到的。  

  也是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一些区域发展良好的啤酒品牌无奈之下,屈从了资本,在做强与做大的博弈中,“大”暂时战胜了“强”;另外一些区域品牌采用“速度抗击规模”,运用深度分销、精细化营销,根据地策略与巨头进行竞争,偶尔也诞生了一些“可歌可泣”的事件。而巨头之间,更是从短兵相接直接上升到贴身肉搏,旺季为了促销地盘和终端推广,屡屡产生全武行,甚至发生流血冲突。
啤酒品牌在竞争中“裸奔”  

  资本的向上拉动和终端的向下延伸,将啤酒品牌撕裂,使得啤酒品牌在巨大的竞争态势中“裸奔”。

  你会听见市场部和销售部在这个时候的认识很“意外”地统一了观点:还谈什么品牌,我们要的是销量,是规模。

  这也就难怪在北方的某些市场,一瓶啤酒的利润只有1分钱,卖酒还不如卖水。  

  啤酒行业的竞争白热化由来已久了,是中国市场化程度很高的行业。可能是竞争过度了,就走了两个极端:一个是多快好省,直接让资本说话,进行收购和兼并;另外就是为了眼前的市场份额,抗击竞争,保护销量,在每年的促销、终端争夺上挖空心思、绞尽脑汁。

  而对于真正能起作用的,基于消费者心智资源的品牌,似乎考量甚少。这就客观上造成了品牌战略、规划、塑造和执行这些最核心的资源被“资本”和“终端”边缘化了。

  战略回归到品牌的时刻

  青岛啤酒在品牌战略上是做得相对较好的,其企业战略也是围绕着品牌战略展开的。

  青岛啤酒战略是:以品牌为依托,以资本运作为核心,高起点发展,低成本扩展。其品牌定位是:激情成就梦想。

  尽管很多专业人士认为打激情牌,进行体育营销,跟品牌的调性和属性并不切合,因为体育运动跟喝酒有矛盾的地方等等。但笔者认为,激情、梦想并不仅仅涵盖体育的概念,激情、梦想和普通人的生活也是联系在一起的,而体育营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从另一个角度说,定位出来以后,还要进行系统的传播和价值的传递,否则,再好的定位,也仅仅停留在文案上,得不到落实。

  但也并不是说,青岛啤酒品牌塑造策略就没有问题了,青岛啤酒作为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啤酒品牌,在国际市场上也享有盛誉。可惜,青岛啤酒并没有将其发扬光大,而是在顺其自然。

  与其挖空心思去找一个新的消费者心智资源,还不如直接上一句“享誉世界的中国啤酒”广告来源中国酒业新闻网语来得更加实在,更能打动人心。

  至于另外两个巨头的战略,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

  华润雪花是“蘑菇战略”,但这是战术而已;雪花啤酒品牌跟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相比有什么特色和优势,其品牌差异化价值体现在哪?消费者如何选择?都是不清晰的。

  而燕京啤酒战略是什么?感觉上是“做强做大”,但太模糊,仅仅算得上是一句口号。

  说到品牌战略,其实也没有什么复杂的,就是要将你的价值传递给消费者,而要最大化地传递,就必须有一个载体跟消费者产生联系,这个联系的载体就是品牌。  

  燕京旗下的漓泉啤酒,一个有着得天独厚地理环境和国际知名度的原产地啤酒,却很少用漓江作为一个主要载体来进行品牌塑造。原来还偶尔宣传一下,好山好水好啤酒,现在已经很难寻觅到踪迹了。品牌塑造总体上也不系统,没有继承和进化。

  还有很多例子,如深圳的金威啤酒,挑战行业潜规则的勇气固然可嘉,但不够睿智,不但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奖赏,还被行业孤立,现在陷入到亏损的泥潭。其实,金威啤酒完全不用那么激进,其品牌定位为深圳人自己的啤酒,老朋友,回家的感觉,又有什么不好呢?况且,原来很多消费者刚来深圳就选择金威,但由于没有价值的支撑和鲜明的形象定位,这些群体流失很快。在很多场合,就算有促销小姐推荐,很多顾客也不愿意喝金威啤酒了,这是笔者亲眼所见。  

  只顾资本运作和终端营销,忽略最根本和关键的品牌战略规划和管控,其销售力也是短期的,是脆弱的。

  当中国啤酒品牌被“资本”和“终端”架空的时候,我们的啤酒企业和啤酒行业都是相当危险的。

  国外巨头的虎视眈眈和国际市场的诱惑,我们的企业又该何以面对,以何出击?资本,中国啤酒企业有国际巨头强吗,终端,你能做得过类似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全覆盖和制度化?

  所以,我们的啤酒企业是时候,也必须将战略回归到品牌了。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酒类技术网★酒类技术★酒类设备★技术转让★

CopyRight?copy;1998-2008 JiuYanSuo.com 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