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三花酒,是小曲米香型的代表。在第二、三、四届全国评酒会上,蝉联优质酒称号。
桂林三花酒的酿造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已被当地民间认可,并誉为“桂林三宝”之一。
桂林三花酒,不仅质量上乘,醇香爽口,还在民间流传着美妙的传说。
在今天桂林的七星公园内,有一座似酒壶形的石头山,人们称谓“酒壶山”。传说,过去桂人的酒壶山是能够出酒的。谁家来了客或逢年过节需要以酒设宴,便到酒壶山前折一支桂花,轻轻朝壶的尾部扫一下,壶啤就会流出酒,不过每次只一壶。其实,这么好的仙酒,一壶就足够了。
后来,有个贪心的县官嫌一壶酒太少了,便派人去把壶嘴凿大一点没,这一凿,酒壶山就在也不出酒了。
这县官嗜酒如命,致此无奈,只好另谋酒源,于是他限桂林的酿酒师傅们要在一个月内酿出和酒壶山里一样的味道、一样醇和、鲜美的仙酒来,否则就杀头。
这一下急坏了酿酒师傅,他们愁眉紧锁,一齐望着一个年纪最长的酒师傅。但这位老酒师皱着眉头一口接一口地抽烟,他考虑,要酿出酒壶山那样的仙酒,头一样就得有酒曲种,又去哪里找呢?
老酒师终于急病了。护理他的貌如天仙的小女儿三花姑娘非常着急,就蒸了条鲤鱼,烧了一碗蛋花汤劝父亲吃,可是老酒师哪里吃得下泥。
这时候,门外有一男一女两个老叫花子敲门讨饭,男的是个跛子,女的是个瞎子。心地善良的三花便把父亲的饭菜端出来,给两个老叫花子吃。
谁能想到那个男的叫花子竟闻闻饭菜,皱起眉头对三花姑娘说:“妹子,好饭好菜没有好酒怎能下饭?”于是,三花姑娘忙舀了一碗酒,给了他俩。
两个叫花子只抿了一口,便生气地说:“这也算酒!”
这时,在屋内病榻上的老酒师听得外面的叫花子如此无礼也火了,起身踉踉跄跄地来到门前说:“树有皮、人有脸,两位老人家,你们也太不给脸了。”
谁知瞎婆子听到这话后,拿起手上的饭罐往屋里一摔道:“给你脸!”两人便走了。那要饭罐里全都是发酵了的汤,把三花姑娘晾在筛子的酒药全沾湿了,她痛苦万分,只好把酒药拿到灶上烘干。
第二天,她用这酒药帮助爹爹酿酒,嗬!蒸出来的酒,竟使整个村子都飘逸着酒香。老酒师闻到这酒香,顿时病好了,它舀了一杯,咂着嘴品了一下,还真是酒壶山的仙酒味,只可惜淡了一点。这时,有人在门外大喊:“好香!好香!”原来还是那两个老叫花子。老酒师感激之余热情款待他们。
两个叫花子当喝了一口酒后,便抹抹嘴说:“太淡了,太淡!”老酒师也叹口气说:“是呀,要不,就比得上酒壶山的仙酒了!”
那跛脚叫花子听后哈哈大笑,用拐棍猛地顿了三下地说:“头花香,二花冲,三蒸三熬香又浓。”说完一拐一拐地走了。
老酒师听了,恍然大悟,把酒又复蒸了两遍。果然经过这样三蒸,那酒就又香又浓。老酒师端着一碗酒轻轻一摇,一连叠的酒花像珍珠般浮在酒面上,经久不散。于是,酒师傅从此也传下了以摇酒确定酒度的习惯。
从此,桂林酒工终于找到了自己烧制仙酒的工艺了,取名叫“三花酒”。后来人们得知那两个叫花子,跛脚的是铁拐李,女的便是何仙姑。由于这两位神仙偏爱桂林山水,便传了这个酿制仙酒的方法给了桂林人。
至于这酒为什么叫成了“三花酒”,有人说是因为摇酒花时,酒花成三叠,所以叫“三花酒”。也有人说是因为酒是三花姑娘父女两人最先蒸出来的,为了纪念他们,才叫“三花酒”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