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中国酒业画卷中,苏酒当属浓墨重彩的一笔。
无论是“洋双”两大名酒资源的整合催生新的百亿“酒业航母”,还是今世缘以突破30亿的销售业绩跻身行业“十强”,以及汤沟两相和的复兴,都让2010年的苏酒赚足了眼球。有人说,苏酒正在试图重新划分中国白酒版图;也有人说,苏酒意图打造中国白酒的“第三极”。总之,一支在中国东部最富裕省份迅速成长壮大的酒业新军——苏酒,正以崭新的面貌演绎一场改写行业竞争格局、重划白酒产业江湖的“东部大崛起”。
“洋双”整合,打造苏酒“百亿航母”
2010年4月8日,洋河股份以5.36亿元成功摘牌宿迁市国丰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双沟酒业4465.83万股(占注册资本的40.59%),成为双沟酒业第一大股东。在“振兴苏酒”的战略背景下,备受瞩目的江苏名酒双雄——洋河与双沟的“联姻”终于修成正果,强强联合后共同组建的苏酒集团宣告诞生。
这是一场引发行业地震的并购。在白酒行业,兼并、并购及参股模式大家并不陌生,但其多为跨区域、跨领域或跨行业的资本整合,像洋河与双沟这样属同一产区的主流名酒企业的强强联合,在业内尚属首例。
在“振兴苏酒”口号喊出12年后,苏酒领军企业之间经过合纵终于完成了产业链条的转型升级,其意义重大。
首先,通过强强联合,打造竞争高地。收购双沟以后,苏酒集团成立了江苏苏酒实业有限公司,形成营销合力,将大大降低成本并扩大市场份额,进一步巩固其在江苏省内的竞争优势。据行业专家分析,苏酒集团在江苏省内的市场份额将超过50%,中高档产品占有份额将超过60%。
其次,通过做大市场,获得更大共赢空间。“洋双联合”让苏酒两大主力不再同室操戈,由过去的激烈竞争变成联手合作拓展市场,良性互动,节约了发展资源,集中了发展注意力,以全新面貌,走全国化、全品牌、全价位、全渠道、全覆盖的市场路线,参与全方位的市场竞争。这种联合已非“1+1”的简单相加,而是倍增效应带来的快速成长。
第三,通过资源优化配置,迅速提升苏酒综合实力。“洋双联合”的关键在于产业资源要素的整合,两家在各自的发展中都积累了丰富经验和资源,在产、销、研和企业管理中各有所长,理念相互交集、要素相互匹配、资源相互共享,通过对两大企业的资源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必将极大增强企业综合实力。同时,“洋双联合”也将快速提升苏酒板块形象和整体实力,成为继“茅台”、“五粮液”之后第三个跻身百亿行列的“白酒航母”,这对于白酒黄淮板块的东部崛起、乃至整个白酒产业的未来竞争格局,都将带来不可忽视的重大变数和深远影响。
有专业人士预计,中国白酒的区域竞争版图将因此出现“川、苏、徽”的“新三极”。
这一重大事件也标志着江苏省委、省政府关于“整合苏酒资源、打造宿迁酒都”的新一轮“苏酒振兴”大战略,已迈出历史性的关键一步。
诚如苏酒集团董事长杨廷栋所言:白酒行业高度分散,通过资本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促进白酒业健康发展的需要。“洋双整合”的一个关键性背景,是白酒产业生态环境正悄然发生变化,产业竞争格局走向集中和整合。发现和抢抓这一历史发展先机,将成为企业未来竞争制胜、做强做大、实现崛起的重要资本。
洋河、双沟深度整合的优势和效应很快显现:据洋河股份三季报显示,公司2010年前三季收入同比增长90%,净利增长近七成。洋河股份从2009年11月6日上市以来,股价从60元一路扶摇直上,到2010年9月,上冲至213.5元,成为当时白酒第一高价股,2010年11月23日更是摸高至283.8元的历史高位,总市值高达1200多亿元,取代苏宁电器成为中小板的冠军,与行业龙头贵州茅台1800亿元的总市值已属于同一量级,被分析师称为“白酒行业增长最为迅猛的企业”。
“虽然洋河股份2010年年报数据尚未出炉,但‘洋双’整合后的苏酒实业销售超过110亿、整个苏酒销售总额突破200亿,已无悬念。中国白酒前三强及整个行业竞争格局可能因此而改写!”江苏省酒业协会会长陈国锁向《华夏酒报》记者分析说。
“品质+品牌”战略推动苏酒全面复兴
苏酒曾有过辉煌历史,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以“三沟一河”为代表的江苏白酒稳坐全国第二把“交椅”,此后苏酒却一路下滑。
究其原因,著名白酒专家沈怡方给出“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八个字的解释。上世纪90年代中期,苏酒盲目跟风,采取购买原酒(主要是川酒)进行勾兑的方式进行生产,从而导致苏酒整体风格的丧失,品牌力逐渐下降,到2001年苏酒已下滑到谷底,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全行业亏损。也就是从这时开始,苏酒开始彻底反思并艰难调整,确立“品质+品牌”的战略谋求复兴。
苏酒企业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将大众化的浓香型进行了延伸和细分,确立了自己独特的白酒流派和品质风格。洋河打出了“中国绵柔型白酒领袖品牌”;双沟通过融合“清香”、“药香”的工艺特征进一步丰富了淡雅浓香的内涵,并开创自由勾兑的先河;今世缘在保持原有浓香型曲酒风格的基础上,从酿酒工艺及原料、窖泥微生物、制曲工艺改进等入手,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使所产基酒的风味由浓香向淡雅转变;汤沟则形成了醇和型独特风格。“淡雅即苏酒,苏酒即淡雅”,已为业内人士和消费者普遍接受。
“在苏酒复兴过程中,苏酒的二代品牌如洋河蓝色经典、双沟珍宝坊、苏酒、今世缘、国缘、汤沟、两相和等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江苏省酒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建英对《华夏酒报》记者说。
近年来,苏酒在品牌塑造上也形成了各自鲜明、独特的文化诉求。洋河大胆创新,打破“红”与“黄”的传统审美局限,以蓝色来定位企业及其产品的文化特质,激活了洋河品牌的魅力,也成就了蓝色经典神话;双沟珍宝坊打造“时尚白酒”;今世缘引领“缘”文化消费潮流;汤沟以“和”文化成功打造“两相和”品牌,重新回归苏酒第一阵营……
这些苏酒二代品牌既继承和吸收原有老名酒的传统,又融入了现代时尚文化元素,顺应了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的的消费需求,在市场上获得了新生。目前,这些品牌已取代苏酒传统的“三沟一河”,而升级为新苏酒的代表品牌。
王建英分析认为,从宏观环境看,江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动了消费升级,给苏酒的崛起提供了根本性动力,也给苏酒的中高端品牌提供了成长空间;从内部因素看,苏酒的骨干企业完成了体制改革,转换了发展思路,并从量的增长向结构优化增长转变,优势品牌都开始向中高端产品倾斜;从竞争因素看,区域的激烈竞争环境,给不断创新营销模式、提升产品品牌力的苏酒企业带来了再次实现快速增长的机会。
因此,2010年,苏酒的品质优势与品牌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洋河高档产品和省外市场销售收入均实现100%以上的增幅,其中,超高端产品增长达200%以上;在今世缘酒业30亿元的销售总额中,中高端的国缘系列酒销售超过10亿元;汤沟两相和的中高档产品销售比上年增长了104%。 此外,品王、分金亭、古顺河、御珍、五琼浆、沛公、梅兰春等地方区域品牌的业绩也都取得了快速增长。
加大技改投入,夯实可持续发展根基
王建英向《华夏酒报》记者表示,苏酒的快速发展,对产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近年来,几家苏酒骨干企业都加大了技改投入,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积蓄能量。
为解决企业快速发展和扩张的资源配置问题,洋河上市后即做出新的产业园区建设规划:在洋河、双沟两地同时建设集酿酒及配套、包装物流、行政接待、职工生活、文化展示等完整功能的园区。
杨廷栋表示,这些技改项目全部投产后,将能够支撑未来洋河股份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公司也将由此在白酒行业第一方阵的产能方面占据更靠前的位次。
今世缘酒业占地面积1000亩、总投资12亿元的技改项目,已于2008年3月开工建设。项目新建年包装能力达6万千升的包装中心、年酿造能力达1.5万千升的酿酒中心、储存能力达10万千升的半成品酒库以及一系列配套附属设施,一期工程已于2010年年初全部投产。以行政办公中心、国缘会所、酿酒车间等为主体的二期工程也于2010年底竣工。据悉,项目全部投产后,可保证年销售80亿元以上。
汤沟两相和酒业于2009年11月开工建设的占地四百亩、投资2亿元的新厂区即将竣工投产。该项目规划建筑面积10.5万平方米,包括综合楼、酒库、罐区、瓶库、包装中心、成品库等。竣工投产后,所有包装、办公、生活设施将全部搬迁至新厂区,腾出老厂区用于老窖的保护和培养,预计将达到1.5万千升优质酒的年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20亿元,税收5亿元,同时提供4000个就业岗位。
这些苏酒骨干企业建设项目,将进一步增强苏酒的综合实力,为在下一轮市场竞争中取得更大优势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