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技术网★酒类技术★酒类设备★技术转让★
酒类技术网 >> 首页 >> 信息内容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 "酒神"祭典惹关注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09-02-26    文章录入:admin ]
 

精美的潮州刺绣《九龙绣屏》,“香味”扑鼻的山西8年陈醋,粗犷雅拙各类剪纸,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神秘庄重的藏族黑陶,难得一见的云南斑铜……,每个制作技艺展台前都是人头攒动,挤满了参观者。

从正月十五元宵节开始,为期15天的2009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虽然已经落幕,但那些精彩的民间技艺,丰富的系列展示活动仍在参加大展和活动的人们心里回味。

这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大展聚集了1176位民间艺人参与其中,展示他们带来的各地各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手艺“绝活儿”,超过2000件珍贵实物精彩亮相。

说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必定是最为弥足珍贵的部分。是传统手工技艺的核心价值,就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传统手工技艺不只是过去的遗物,它是每一个时代里最好的东西,在历史潮流中被琢磨、释放光芒、继承到现代。例如,中国的敦煌遗迹、雕版印刷精致细腻的选材和工艺技巧,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等等,都代表了那时代最优秀的和最具创造性的艺术设计。

中国是酒的故乡,酒的发明比文字的出现要早得多,酒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有其独特地位。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详细介绍了10多种制曲方法和40多种酿酒方法。其中诸多基本原理和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其中最具代表的当属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饮食类项目的“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它可以称得上是中国数千年酿酒技艺的集中体现,其制曲工艺完全靠人工踩制操作。制曲工人采用手工拌料,并将配制好的曲料装入木盒中,利用身体的重量,用光脚踩制,劳动强度非常大。其“包包曲”制曲工艺也采用的是传统的地面堆积式自然发酵法。生产周期长,并要用人工翻曲。在入窖操作时,工人要将拌曲后的糟醅用人工迅速运到窖池进行装窖,还要用脚将糟醅踩紧、用手工拍光、封窖泥。

目前在中国白酒企业中,已经很少有企业内保持这种手工酿造的传统了。“包包曲”,在中国白酒中,五粮液也是独此一家。五粮液现在还有一批老师傅,他们被人们称作“酒神”,因为几十年的酿酒生涯和数百年的技艺传承,使他们对白酒中一点点的细微变化都非常敏感。

为了保护这些“酒神”、“酒艺”,每年一次的“酒神”祭典,对老窖精深护养,对每个工艺过程的管理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作为“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传承人的陈琳,不但将五粮液视为自己的生命,身为五粮液集团总经理,更一直不断积极传承并发展着“陈氏秘方”,为振兴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酒文化默默做着贡献。终于,“五粮液酒传统酿造技艺”不负众望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对中国白酒产业的发展,极具历史和现实意义,它标志着中国白酒传统文化意识的觉醒。

让人高兴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象五粮液集团一样,加入到“保护”运动中。那些经过千百年岁月风霜洗礼的经典老手艺,就是印刻在我们曾经过往生活中无法磨灭的年轮,更是我们继续前进的坐标。我们将继承先人的智慧,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重新领会和感悟,肩负起更多的责任,留住我们的“精气神”,将这文明薪火代代传递下去。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酒类技术网★酒类技术★酒类设备★技术转让★

CopyRight?copy;1998-2008 JiuYanSuo.com All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