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类技术网★酒类技术★酒类设备★技术转让★
酒类技术网 >> 首页 >> 信息内容
《2007—2008中国糖酒食品业市场年度报告》新鲜出炉
[ 作者:admin    更新时间:2008-03-31    文章录入:admin ]

    糖酒会开幕前夕,中糖集团总经济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会长、全国糖酒会办公室主任何继红代表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发布了《2007—2008中国糖酒食品业市场年度报告》。报告显示,在去年CPI居高不下的形势下,我国糖酒、饮料、调味品、休闲食品等产业的主要经济指标纷纷飘红,而今年是“奥运之年”,全行业将迎来巨大商机。

    该报告盘点了去年中国糖酒食品业市场情况,展望了今年中国糖酒食品业的发展趋势。

   2008年,我国糖酒食品行业仍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的势头,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增速将继续保持在10%以上。“十一五”期间,一些优质龙头企业将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并进而促进行业整体水平提升和结构调整优化。

    糖酒食品行业将加速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行业综合利用的水平会大幅度提高。行业龙头企业加大进军国际市场的步伐,与国际巨头强强联合、重新配置优势资源将成为民族品牌国际化的重点战略。在物料、加工成本继续加大的趋势已成定局的情况下,食品的功能性诉求将成为今年食品行业主流。众多的糖酒食品企业会以2008奥运为契机,加大“奥运营销”的力度。

    2007年经济指标纷纷飘红

    食糖市场

    2006/2007榨季全国食糖产量为1199.41万吨(其中,甘蔗糖1074.52万吨,甜菜糖124.89万吨),比上榨季增产317.94万吨,增幅36.06%,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全国制糖行业实现销售收入486亿元,增幅为19.41%,实现利税总额88.8亿元,比上榨季减少9.8亿元。

    在市场方面,年均食糖销售价格为3780元/吨,尽管2007年9、10月份出现了一波投机性行情,但纵观全年走势,价格波动范围较前两年大大减小,最低约3460元/吨,最高不超过4050元/吨,波幅不超过600元/吨。价格在相对合理的范围内运行,更重要的是,食糖产量和销量的大幅增加,使蔗农的收入达到了理想水平。

    酒类市场

    2007年,酒类行业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酒类管理条例逐步落实,人才队伍建设日渐完善,酒类企业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品牌建设步伐加快,行业效益再上新台阶,资本愈来愈成为主宰酒类行业未来的中坚力量。与此同时,2007年,伴随着原材料上涨等因素的影响,除葡萄酒行业表现相对平稳外,其他酒种的产品价格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涨。预计2008年,这种趋势还将进一步延续。

    白酒

    2007年,全国白酒产量创下了21世纪以来的最高增长。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1.6%,比全年产量增幅高9.4个百分点。2007年1—11月,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远高于产量的增长,白酒行业产品结构升级及高端化趋势明显。2007年1—11月,利税总额同比增长为饮料酒各行业中增幅惟一超过30%的行业。利税总额超过亿元的企业不断涌现,亏损企业比例下降到12%的全行业最低水平。在市场方面,传统名优企业继续扩张在全国市场的份额,老牌二线名酒也纷纷发力,市场进一步细分。

    啤酒

    2007年,啤酒销售收入、利润总额的增长均低于其他饮料酒的增幅,主要缘于啤酒行业的产品价格保持了相对平缓的增速,而生产成本的上涨,也集中诱发了国内啤酒企业集体上调产品价格。啤酒企业集团化、规模化的速度继续加快,产量与利润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产量超过百万千升的7家企业,合计产量和产值占行业比重分别达到42.5%和39.5%。

    葡萄酒

    2007年,全国葡萄酒产量的同比增长为饮料酒各行业中最高增幅。工业总产值的增长落后于产量的增幅。生产与消费向骨干企业集中,综合规模最大的6家企业合计产量与产值分别占行业的39.8%和51.1%,而合计收入与利润的增长也明显快于行业的增长。

打印本篇文章    关闭窗口

 

酒类技术网★酒类技术★酒类设备★技术转让★

CopyRight?copy;1998-2008 JiuYanSuo.com Allrights Reserved